由河北省科技厅批准防灾科技学院和河北省地震局共同设立的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2019年成立以来,在防灾科技学院不断推动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下,一支从事地震探测监测仪器研发、地震(活断层)探测与监测方法、地震预测以及孕震机理及动力学等不同研究方向的、稳定的、具有老中青梯队的科研团队走进人们的视线。
在防灾科技学院的实验室内,60岁的赵晓燕教授正在给学生们讲解地震监测预测的实习报告,在学院的39年的教学里,赵晓燕亲眼见证了实验室从无到有的演变。
自实验室建设以来,依托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和对外服务项目5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科技部项目1项。发表论文19篇,其中三大检索期刊10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5篇。申请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4项,编写专著3部,立项实验室开放基金14项。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科研业绩优秀的人才队伍。截止2020年底,实验室固定人员57人,其中高级职称或博士研究生学历的研究人员达89.5%。
依托先进技术聚集人才,运用多种地球物理探测、监测手段、构造物理实验和分析技术、活动构造与年代学技术,对活断层进行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查明活断层空间位置、参数特征、活动性、地震复发周期、孕震能力,构造变形与强震危险性、岩石圈三维精细结构与孕震环境,为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区地震灾害预防提供决策依据;以地震灾害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目标,研究与各种地球物理场及其动态变化相关的孕震模式,开展地下流体对高频自然力的响应、地壳应力与流体力学耦合过程,以及断层气体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地震活动,为地震预测、地震地质灾害预防等提供理论支持;以提高地震探测监测仪器动态性能为目标,进行地震计动态数学模型的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研究,设计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新型地震探测监测仪器,为地震监测与地震预测预报和应急救援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支撑。
此外,实验室团队基于传统的激光干涉绝对重力测量原理和基本结构,通过优化机械结构,建立绝对重力测量精度影响模型,运用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和加权平均等算法设计全新的重力测量数据处理算法以突破振动干扰,目前的样机在保证测量精度优于5微伽的前提下,结构高度为82cm,提高了重力探测仪器性能等科研成果。
学院实验室立足河北,辐射京津冀地区,充分发挥防灾科技学院服务防灾减灾行业特色优势,重点围绕发震构造与活断层探测、孕震环境与地震动力学和地震地下流体动力学等3个研究方向,为京津冀地区地震地质灾害预防等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支持、提高孕震机理及地震动力学研究水平、提高地震探测监测仪器动态性能以及加强防灾减灾学科建设,提高基础人才的培养水平,为减轻地震灾害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网友回应